文/ 呂美寶 營養師
健康是什麼意思呢?通常我們會認為 ”沒有生病” 就代表著身體健康了。
孩子的便便超硬的,我們經常要在廁所跟他一同努力半天
孩子喝完牛奶後就喊肚子痛,然後就拉肚子了
看他常常無意識地抓皮膚抓到破皮,真是心疼
晚上經常不好入睡,一早起床老是提不起勁
這樣的狀況,似乎反映著身體有些不平衡的狀態,我們必須好好好留意是什麼因素引起。健康的狀態,應該是我們的身心靈,不論與身體內部環境、還是與外部的大自然之間,是呈現朝氣蓬勃的互動與 “動態平衡”。
健康的身體,擁有良好的動態平衡
為什麼說是 ”動態平衡” 呢?我們每個人難免都會生病(身體失衡),但是身體會有一套厲害的復原機制,讓不小心因流感中獎的孩子慢慢恢復成原本活潑有活力的模樣,而且大部分時候,都是可以保持這樣。因此 “復原力" 是身體健康的關鍵,能讓我們適應環境、應付外面環境的挑戰。從小就培養身體適應環境的能力,讓復原力充分發揮,那孩子本身就可以運用身體內部的智慧恢復為 ”動態平衡” 的狀態,不用爸媽過多外部的介入(治療)。
但如果,上述的惱人狀況是經年累月伴隨著孩子,就代表著:
孩子的復原力,似乎不是很強壯的情況下
外界某些因子,又不斷造成孩子的身體失衡
這未必是種疾病,但這種動態失衡,卻是牽一髮而動全身,原本可能是腸道失衡,因為沒有發現調整,讓腸道免疫細胞互相合作的默契消失了,經常莫名其妙地出場攻擊;或是因為腸道抵禦的屏障減弱,讓肝臟整天有加不完的班,毒素漸漸地累積在身體中造成長期的、未知的負擔。
所以,提升孩子的復原力,減少外界過多的促發因子,非常重要。
可能你會想說,這可能也跟基因有關啊,我們家(包括爸媽自己)都有過敏體質,是代代相傳的,早上起床必定會哈秋哈秋,反正過陣子就沒事了。難道,我們能改變身體的基因嗎?
我們不能改變基因本身,但是可以控制基因的 “表現"
沒錯,我們不能改變基因,但是可以控制基因要不要 “表現”。其實我們的基因 DNA 比我們想像中還來得有 “彈性”,會因應外界的環境如天氣改變、不同地理環境、是否有刺激原、以及我們攝取的食物型態等等,來決定基因要不要被 “活化”。所以你的孩子每天三餐(至少),就是讓身體基因決定表不表現的重要時刻。每一口的食物本質(食物本身的營養,以及跟隨著種植土壤的養分與化學成分),或是食物的包裝材質、料理方式等等,這些串連起來的環節都可能影響著孩子的基因 ”表現”。
因此,遺傳體質或許讓孩子比較容易患病,但並非百分之百如此。因為 DNA 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加敏銳,可以透過外界的調整(如每天三餐的食物),來作為基因表現的 “開關”。
食物,是決定基因表現的 “開關”,是孩子復原力的關鍵
慶幸的是,我們可以透過飲食來調整基因開關,這正是決定孩子 “復原力" 的重要關鍵。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,本來就應該透過大自然的養份作為營養的來源,而非”過度”人為加工的食品。各類植物中與生俱來擁有生存與抵抗外界的能力,我們攝取這些植物成份(如所謂的植化素),正好也讓我們學習如同植物般,能做出更好的適應與修復能力。從小慢慢給予孩子多樣化的食物,正是給孩子身體認識外面 “新朋友” 的機會,讓他長大以後,身體碰到這些朋友不會這麼 “怕生” 而產生過度反應。
Eating You Alive 飲食紀錄預告片說(2016年底在美國上映的飲食紀錄片):
現代人不是比較長壽,只是慢慢等死!
我們真的是 ”放錯燃料” 到我們的身體裡面!
每個人,每一天最重要的決定就是…要選什麼食物放進嘴裡!
孩子吃什麼樣的食物?是由你來決定!
因此,是你 來決定孩子的健康,而非基因。
參考資料:
大地療癒力(The Dirt Cure),瑪雅‧施翠特-克萊恩 醫學博士 Maya Shetreat-Klein, MD,平安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