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場還原:人類祖先維克多與營養師的 “甜蜜" 對話

文 / 呂美寶 營養師

Blog Title.001

在兩萬年以前,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祖先維克多(想一探究竟維克多的生活可參考此文),在某個初秋的傍晚,偶然間發現了一棵蘋果樹。他沒有像牛頓一樣坐在樹下讓蘋果砸到他,而是興奮地爬到樹上摘了好多顆蘋果,蘋果的香氣與甜美的汁液讓他一顆接著一顆吃啊吃的,好像都不會飽的樣子!

 

一位從 21 世紀坐時光機來探險的營養師,撞見祖先維克多一直吃水果吃個不停,不免職業病發作,當場想給他營養衛教一番:「老大,你水果吃太多了吧,對血糖調節不太好喔!」

 

祖先維克多看了看這位營養師,打趣地說:

 

「營養師小朋友~我好難得才發現這棵蘋果樹,這麼甜美的果實可遇不可求啊!」

 

「這種香甜多汁的蘋果真的很神奇,吃了之後立馬讓我有力氣再去覓食打獵,當然要多吃一點啊,不然等等就被其他同伴或動物給吃掉了!」

 

「而且,我住的地方又沒有冰箱可以儲放蘋果(咦?他怎麼知道有冰箱這種東東?!),我的肚子就是我的儲藏室,就算我吃了超多的水果,讓肥肉變多了,沒關係~因為嚴冬就要到來,動物們都躲起來冬眠了,我可不確定是不是每天都有食物可以吃啊!趕快讓自己胖一點還是比較保險!」

 

說著說著,祖先維克多繼續吃他的蘋果,有效率地執行 “儲糧" 任務。

apple-tree-429213_1280
照片來源:Pixabay

 

這位營養師突然恍然大悟!人類祖先為了求生存,具有大量糖份的水果是他們十分渴望的食物,冬天來臨之前,大量的果糖可以讓肝臟養肥一點,反而是另類的人體 “冰箱" 可以儲放能量啊!

 

營養師坐時光機回到現代,看到大家經常人手拿一杯手搖杯飲料、上班族的下午茶一定有甜點讓自己心情可以平衡一點…,哈!原來大家這麼 “愛吃甜頭",在演化的角度來看原來是有原因的啦!

 

哇~這樣我們就有正當理由可以大口大口吃糖(甜食)囉?

 

等一等!除非…你每天的糧食非常有限,可能有一頓沒一頓的;除非…你每天要花一整天的時間與動物追逐,過著打獵捕食的日子;除非…你的同事或家人會跟你搶食所有的食物;除非…你家沒有冰箱,你的肝臟就是你的儲藏室(想像自己是一隻鵝…努力養肝變肥滋滋,做鵝肝料理來賣個好價錢);除非…你的冬天是冰雪酷寒,可能面臨找不到食物跟動物的窘境。

 

不過,如果你能看到這篇文章(代表有網路、有手機或筆電、有一點點的閒暇時間滑手機,不用為了下一餐去賣命),那你一定不缺三餐,可是我們也卻大口大口地吃甜食,而且可能是吃了一堆人工再製的 “高果糖玉米糖漿",在你邊看電視邊吃零嘴配可樂之時。

Ice Whiskey Alcohol Drink Coke Glass Cocktail
照片來源:Max Pixel

 

如果是水果,除了有豐富的果糖與些許的葡萄糖外,一般水果內有膳食纖維(糖與纖維量看水果類型而有不同),我們吃了還是會有 “飽足感" 的。水果中的纖維把胃給填滿了,纖維也把糖份抓住得以緩慢吸收;另外這些糖份讓血糖升高,可促使胰臟趕快製造 “胰島素",胰島素就像是鑰匙的角色一樣,會幫忙把細胞的門窗打開,葡萄糖進到細胞內部,讓細胞也 “吃得到" 糖份,可以轉化成能量或是存起來有需要再使用。

 

但若是手搖杯飲料、市售罐裝瓶裝飲料、部分包裝食品、調味料…等等的甜食製品,如果甜味來源是 “高果糖玉米糖漿"(用玉米來源再製而成的人工果糖,並非天然水果來源的果糖),除了容易引發上述的脂肪肝以外,也更不容易讓你有 “滿足感" 喔!造成這兩個狀況的原因為:

1. 果糖幾乎只有肝臟才會接收,並以脂肪型態儲存 -> 果糖是脂肪肝的元兇,慢性疾病的幫兇

 

我們身體的細胞們(譬如大腦啦、肌肉、皮膚…),他們並不愛果糖,最後淪落到只有肝臟負責簽收這個包裹了(肝臟哭哭:真是肝苦人生啊…)。

肝臟工廠的能量資源也是有限的,當收到好多的果糖,就必須花許多精力將果糖轉化爲其他物質,例如轉成脂肪形態(三酸甘油酯, TG)作為儲存,久而久之儲存量多了,照完腹部超音波後就會獲得 “脂肪肝" 的貼紙一枚(如同法式料理中著名的鵝肝之培育過程)。

肝臟也會將果糖轉成尿酸(uric acid)形式,並從肝臟送出到血液循環,進而容易引發痛風、腎結石與血壓升高等問題。

肝臟也會將果糖轉成許多發炎性的有害物質並輸出到其他組織,影響肝臟、胰臟的機能,並影響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(血糖不穩的前兆)。過量攝取果糖,是脂肪肝的元兇,慢性疾病的幫兇,一點也不為過。

 

2. 果糖不會讓你有飽足感的,而是「一口接一口」的癮頭上身

 

不像水果當中還有少許葡萄糖跟膳食纖維,市售飲料中的 “高果糖玉米糖漿" 並不會讓身體的細胞(除了肝細胞)獲得能量,因此大腦的下視丘腦區就不容易產生 “具飽足感" 的荷爾蒙訊號,來暗示你停止進食,自然而然就抓著飲料零食「一口接一口,美味停不住」,讓你用飛快的速度吸光手中的飲料跟嗑光包裝袋裡的所有甜食。

 

營養師的雞婆提醒:

 

我們人類喜歡吃糖(甜食)是天經地義的事,也是演化上祖先求生存的重要機制,可以幫助他們渡過生活艱難的時期。

 

可是生活在現代環境下,已經有過多的美食包圍著我們,"吃" 已經不是為了求生存而已,肆無忌憚地吃糖(尤其是飲料及包裝食品中的果糖),只會帶來成癮與過剩的災難

 

就算是水果中的糖,一樣有熱量,照樣會讓血糖與胰島素快速上升,所以水果以及任何有糖份的攝取量還是要控制。我們每人每天攝取糖份的上限為每天所需熱量的 10%,一般來說是 8-10 顆方糖(40-50 g 糖量)。

 

若平常糖的攝取量老是超標,就不是只有肝臟默默地長大變胖而已,而是身體的脂肪細胞、肌肉細胞們也跟著將多餘的糖儲存油脂,整個人變胖,更進一步讓我們陷入 “與疾病共處" 的生 活 艱 難。

※ 本文版權為作者 呂美寶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與複製。

 

 

後記:

原來這位人類祖先維克多,曾經跟團搭時光機來到 21 世紀參觀,難怪他竟然知道冰箱這玩意兒,也知道營養師啊!最後,祖先維克多熱心地跟營養師說,如果 21 世紀的人類要減重,歡迎坐時光機來舊石器時代跟我一起生活,包準變瘦變精實,還可以大口吃肉跟水果喔 XD!

 

參考資料:

我的餐盤、我的健康、我的星球(原書名:Mon assiette, ma sante ma planete)。作者:皮爾.威耶(Pierre Weill),譯者:馬向民。

 

 

 

 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